近日,香港房地产大亨、新世界集团执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郑志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:
“中国房地产市场现在已经触底了,将慢慢复苏。我非常乐观地认为,它将在未来一两年内复苏得非常非常好,这是一个收购土地和资产、获得战利品的好机会。”
一时间,朋友圈被“中国房地产已见底”的信息刷屏。
其实,这并不是第一次有行业大佬提出“见底”观点。
今年6月28日,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也曾表示:“市场短期已触底,但市场恢复仍然是一个缓慢、温和的过程。”
房地产行业低迷许久,确实需要一些提振信心的声音。那么,中国房地产市场真的见底了吗?
这个问题或许太宽泛,那我们将目光拉回南通市场。所以,南通楼市“见底”了吗?
#Vol.1/ 成交
首先,来看成交数据。
据统计,2022年1-7月,南通市区商品住宅销售备案4299套,月均去化约614套,同比去年1-7月(10457套)下跌约58.89%。
8月数据尚未出炉,其中,前三周备案334套,单日备案约16套,按此估算8月备案约496套,同比去年8月(1211套)下跌约59.04%。
对比去年,今年南通市区新房成交可以算是一直处于低位。尤其4月仅备案281套,环比暴跌66.59%,同比不到去年六分之一。
但其实,从上图也能看出,今年1-3月是出现了连续上涨趋势的,如果没有4月份那波疫情,也许能够就此形成稳定回升。
但疫情的反复,加大了购房者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,这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,将是长期的。
虽然4月下旬开始,南通各区接连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,5、6月份成交数据也出现了一定回温,但7、8月又再次下跌,显然“筑底”还未成功。
就个盘表现来看,笔者统计了市区重点在售新房项目1-8月的备案套数,以及各项目的最新库存。
可以发现,市场“冷热分化”越来越明显。
核心板块3万+也有人买单,边缘板块大幅降价却无人问津。即便同一区域内,不同房企品牌,购房者认可度也有明显差距。
因此,即便市场“寻底”成功,首先“反弹”的可能还是核心板块的品牌房企项目。
库存方面,上述重点在售项目今年8个月共备案约4000套,月均备案约500套,最新库存约1.9万套,估算去化周期约38个月。
当然,这是在没有新房源入市的前提下。
#Vol.2/ 房价
再来看房价涨跌。以下是南通大市近20个月新房价格走势图。
可以看到,近20个月来,南通新房价格整体呈上涨走势。从2021年1月至今,上涨了1893元/㎡,这与南通市场上投资客减少、改善盘占比增加不无关系。
把时间拉长看,笔者整理了2014-2022年南通市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数据:谷值为2015年,7708元/㎡;峰值为2021年,23302元/㎡。
说明:2022年数据为1-6月均值,仅供参考。
关注南通楼市的人都知道,2016年可以算是一个“分水岭”。
2015年的南通楼市,可以用“冷清”二字形容,但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,房价突然进入“暴涨”模式,部分项目价格直接翻两番,翻三番。
2017-2020年期间,房价持续上涨,并冲破2万大关。
直到2020年4月,南通土拍开始实行“地价房价双控”规则,房价得到一定控制,新房进入“限价时代”。
尤其随着“三道红线”出台,部分房企资金暴雷,市场热度下降,投资客撤退,刚需族观望,南通房价出现了一定幅度下跌,其中,边缘板块跌幅明显。
但整体来看,从2016年开始,南通房价确确实实连跳了多级,目前市场上万元以下新房基本难见。
#Vol.3/ 房企
房企的拿地、供货热情,也是市场是否见底的重要信号之一。
据不完全统计,2022年1-8月,南通市区共有16个楼盘,领取了27张住宅预售证,推出约5033套新房源。
就时间来看,1月份“上货”热情最高,有7个项目、共1781套新房源领证,还包括了东升旭辉中心、恒盛尚海湾和绿城柳岸晓风三个纯新盘。
就区域而言,创新区相对表现突出,4个项目共推出1134套新房源,占比约22.53%。
再来看拿地表现。今年以来,南通市区共计推出15宗涉宅地块,其中10宗成功出让,2宗流拍、3宗撤牌,共计出让土地面积约52万方,成交金额约78亿元。
10宗落锤地块,6宗为本土城投托底,4宗为外来房企摘牌,包括绿城、中海、华润和南光。
目前,绿城地块(案名:绿城桂语朝阳)售楼处已公开,首开在即;中海地块(案名:观山樾)临时展厅已公开;华润地块已拉起围挡平整土地;南光地块和另外6宗城投地块,暂时都未见动作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21年市区成功出让的16宗涉宅地块,目前也只有4宗开盘,4宗亮相未开盘,其余8宗尚未发声。
不难看出,市场风声鹤唳之际,开发商的拿地和入市节奏,都有意在放缓。
所以,看完上述各个维度的数据,你觉得南通楼市“见底”了吗?
说明:
部分数据来源通房e办、南通安居客、南通克而瑞;
单个项目备案数据可能存在延迟,仅供参考。